白求恩血型 李亚东:我们是白求恩的传人

2018-1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8年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68年后,作为白求恩的传人,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43名官兵,在医院副院长及医疗分队队长李亚东的带领下,远涉重洋奔赴万里之外的利比里亚第三大城市绥德鲁执行维和任务.白求恩血型 李亚东:我们是白求恩的传人在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期间,李亚东带领官兵,用跨越国际的大爱,续写了救死扶伤新篇章:在利比里亚维和的8个月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10项重大任务,共接诊患者8400余人,外出巡诊30余次,治疗疟病.艾滋病.肺结核.

68年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68年后,作为白求恩的传人,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43名官兵,在医院副院长及医疗分队队长李亚东的带领下,远涉重洋奔赴万里之外的利比里亚第三大城市绥德鲁执行维和任务。

白求恩血型 李亚东:我们是白求恩的传人

在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期间,李亚东带领官兵,用跨越国际的大爱,续写了救死扶伤新篇章:在利比里亚维和的8个月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10项重大任务,共接诊患者8400余人,外出巡诊30余次,治疗疟病、艾滋病、肺结核、登草热等传染病1000余人,无一例死亡,受到了利比里亚总统和联利团及四战区司令官的多次书信和口头表扬。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称赞说:“你们是利比里亚人民的真正朋友。”

白求恩血型 李亚东:我们是白求恩的传人

“造血”培养当地人才

2006年12月,医院被军区赋予了远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医疗任务,院党委在考虑带队人选时,都把目光投向了副院长李亚东,原因是他年富力强,只有46岁,曾经带领医疗队在北京小汤山医院打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漂亮仗,医疗队被授予了“全国先进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重任在肩,义不容辞。李亚东欣然受命,带领医疗分队踏上了维和的历程。

绥德鲁,虽说是利比里亚第三大城市,但80%的居民住茅草房。利比里亚的大吉德州曼琳医院,由无国界组织在当地援建的唯一的一所医院,是由草棚和残亘断壁的白板房屋临时搭建而成,处在一个高低不平的斜坡上,现开设床位76张,日均门诊量13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的就医需求。

在进一步的接触中,李亚东发现,这里的所有护士基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不会急救操作,不会抢救重症病人,缺乏对各种传染病的自我防护知识和意识。面对眼前的状况,他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按照联合国与中国政府达成的谅解备忘录规定,他们的任务是组建二级医院,负责驻第四战区10多个国家的维和官兵、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的医疗保障任务,驻地民众患病不属于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的任务范围。“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职责,我们要像当年老院长白求恩那样,为这里的人民担当起救死扶伤的重任。”李亚东决定,在为国际维和部队搞好医疗保障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第一次党支部会上,李亚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仅靠我们的双手怎么也忙不过来,关键的是要加强培训,为这里培养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伍。随即,由医疗队组成的专家小组,分别围绕传染病的防治、急救设备的操作使用、危重病人的前期抢救等,面对面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辅导讲课。

在曼琳医院的一间病房内,10多名医护人员围在维和医疗分队护士王翠兰身边,聚精会神地观看她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每做完一个动作,她都要停下来精心进行介绍,认真系统讲解。曼琳医院护士长玛撒尔激动地对李亚东说:“我们想培训却没条件,你们把护理经验无私奉献给我们,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针对当地缺医少药的实际,李亚东在组织医疗队巡诊的同时,定期派医生到曼林医院坐诊,手把手搞好帮带。检验技师王更银发现,医院的检验员却因缺乏技术,连常规的检验项目也难以完成。于是,他把为医院培训检验员的任务接了过来。从此,中国维和医疗分队检验室里,每天多了一位穿白大褂的利比里亚医生。

“过去你们经常给我们送来药品,帮助我们诊治病人,开展疑难重症手术。”一位在曼琳医院工作了10多年的老医生激动地说:“今天给我们送来的是技术,你们是在真正做实事,是利比里亚人民最好的朋友。”

破解“怪病”之谜

2007年1月25日中午11点25分,空气闷热而潮湿。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是联利团打来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发现,在绥德鲁市麦牙村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的流行病,患者们没有任何的诊断和治疗条件,病情呈现蔓延趋势。

疫情就是命令。李亚东队长果断决定:启动紧急救治预案,抽调由传染、皮肤、检验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火速赶往麦牙村展开流行病调查,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努力实施紧救助。

经了解得知,该病的首例患者是一名10岁儿童。一年前,他从格林威尔方向一村庄串亲戚返回家里后不久,脚趾、脚跟部相继出现红斑,2天后奇痒无比,反复抓挠后造成感染。之后,这种病开始在村里传播。发病人群中,儿童和老年人较多,在仅有40多人的村庄里,现已有30人罹染。

“必须尽快查明情况,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李亚东当即命令医疗队员,对村庄周边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患者病灶处采集了虫体标本。

当夜23点,万籁俱寂。医疗分队的会议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对汇集到的一条条信息和初步检验结果,李亚东和专家们一起,反复展开了讨论和研究。根据网上文献资料、临床表现和流行地域,最终确定了是一种少见的潜蚤病。

时间就是生命。李亚东和专家组一起,制定了治疗防治方案:对该村庄家畜、生活环境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彻底防疫消杀,阻止疾病扩大流行范围,切断传播途径;从潜蚤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趋势、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入手开展卫生知识宣教,增强村民的防病意识;对病情最为严重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处理,将脚趾、脚跟部病灶进行消毒、清除;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发放药品给予驱虫治疗,并为村民建立病史档案。

经过10天的紧急治疗和防治,流行趋势被控制,患者们的病症明显减轻,没有新增感染人员。一个月后,所有患者均已全部治愈。他们治疗潜蚤病的经验被推广到利比里亚全国。

维和官兵的“生命守护神”

“如果我受伤了,请把我送到中国维和医疗队二级医院。”这是联利团士兵专门在贴身穿的衣服上写下的这样一句话。这是国际维和官兵通过亲身体验后发出的肺腑之言。

埃塞俄比亚士兵雅各全身发烧,并伴有恶心、呕吐。经检查他的转安酶超过正常人的50倍,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引发急性肝坏死,如不尽快治疗,会诱发肝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按照联合国规定,这种病必须转诊到三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但雅各此时病情十分危急,直升机后送还得几个小时,病人可能会恶化甚至死亡。另外,此病传染性特别强,如果在自己的医院救治,医务人员随时有被传染的危险。

面对患者渴望救助、渴望生存的眼神,李亚东当即决定,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尽全力进行救治。他们研究制定了科学急救方案和防护措施,展开了特级护理。经过3天3夜的精心救治,这个已过地狱之门的小伙子,体征迅速回复,病情有了好转。为安全起见,他被转入了设备更齐全的三级医院治疗。

一周后,雅各又回到了中国医疗队,原来他的病在三级医院医治没有多大起色,坚决要求回来治疗。李亚东依然没有推却,用最好的最有效药物为他治疗,挑选经验最丰富的护士为他护理,15天后,他的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毒全部消除,身体完全康复。雅各热泪满面,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一次又一次的向李亚东、李东、范玉红、王翠兰等所有救治过他的医生一次一次的敬礼,表达他刻骨铭心的谢意。

中国医疗队医术高超的消息不胫而走,在联利团各国驻利部队,在驻地的村庄迅速传开,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士兵甚至绕道100多公里到我二级医院就诊。

仅仅四个多月,他们就接诊了3500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百余人无一例死亡。联利团的卫勤处官员说:“中国医疗队医术非常精湛,工作十分敬业,我为有这么尽责任的医生感到骄傲!”

鉴于中国医疗分队的出色表现,联利团兵比阿克总司令专门过来进行了视察,并在提词中讲到:“中国医疗分队是敬业的队伍,工作热情很高,提供的医疗服务非常出色”。副司令塔吉尔说:“中国医生,非常优秀,非常感谢医疗分队在任务区做出的突出贡献。”

用鲜血书写忠诚

2007年4月12日凌晨3点半,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值班医生张笋。当地医院医生急切地说:“这里有一名重症宫外孕患者,请求实施急诊手术。”

这种情况本不在医疗分队保障和救治范围,而且时值凌晨,如果出诊,极不安全,应向战区申请作战部队武装护卫。然而,病人的生命等不了这些,想到正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母子,李亚东果断决定:马上出诊。

经初步检查诊断为异位妊娠、宫外孕、失血性休克,必须立即行剖腹探查、腹腔止血术,才有可能抢救病人的生命。而医院没有手术所必需的麻醉机、监护仪和氧气。

“马上转入我院”。李亚东队长立即下达了命令。凌晨4点半,患者被转入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化验结果出来了,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到3.5克,说明腹腔内出血量仍在加大,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已不足正常的三分之一,随时可能死亡,手术已刻不容缓。而手术必须准备大量血液。医疗分队没有血库,医院也没有血库,整个绥德鲁市也找不到一点库存血。患者亲属要求献血,而血型鉴定却不合。

“我是A型血,抽我的吧”。正在抢救患者的主刀医师侯会池伸出了胳膊,医疗分队所有队员被紧急集合在一起,医疗助理员贾恒川一一查询A型血的队员。3名同志首先各献出200毫升血。

600毫升血只能暂时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根据分析判断,如果再不实施手术,患者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医务人员面临着是马上手术,还是先找到血源的两难选择。

李亚东当即决定,立即手术,并向中国维和工兵分队求助血源。20分钟后,工兵分队5名血型相符战士的1200毫升鲜血输入了患者体内。

手术在紧张进行。患者腹腔内2500多毫升积血被成功清除。突然,意外情况发生了,麻醉医师张在旺发现,患者血压降到0,脉搏摸不到,呼吸、心跳骤停。

生死关头,李亚东坐镇指挥,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3分钟后,复苏成功,患者闯过了死亡关。13日下午5点半,昏迷了40多个小时的病人终于醒了过来,脱离危险。

在8个月时间里,维和医疗分队的官兵就这样用行动演绎了一个个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传遍了联利团的每座军营,传遍了利比里亚所有城市和村寨,医疗分队无论走到那里,黑人朋友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一个个主动竖起大拇指,情不自禁地高呼着“中国军人,OK!”。

2007年8月31日,是医疗分队完成维和任务回国的日子,当地政府官员和民众一早就来到医疗分队驻地,载歌载舞,为中国军人送行。那位被医疗分队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的黑人妇女,赶了5个小时山路,带着香蕉和芒果来与“救命恩人”话别。她流着泪说:“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和平使者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