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画家 张旭东的书画艺术

2017-08-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幅好的国画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精神上的慰藉,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宣传,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旭东说.多年来,他一直

“一幅好的国画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精神上的慰藉,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宣传,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旭东说。

多年来,他一直是这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作为一名书画家的理想和责任。

记者了解到,他参加过多次书画家爱心捐赠活动,比如2005年他参加了《中国书画报》书画家爱心捐赠活动,为印度洋海啸地震灾民捐赠国画,义卖救灾。2008年1月,他的国画《高山流水觅知音》获甘肃省政协、省农发中心举办的书画大展二等奖,在兰州市博物馆展出,用于支援甘肃新农村建设;同年5月,他还积极参加了甘肃省慈善总会组织的“血染的风采——为地震灾区重建家园”活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画义卖救助。

张旭东生于1962年,又名张高喜,笔名师鸿,字问天,静宁雷大乡人。幼时家境贫寒,因父亲喜爱书画,自幼便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1984年高中毕业时,他拿到西北师大美术系的录取通知书,但因已经考取了县财政局干部,错过了深造书画专业的机会。参加工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继续习字学画,2002年还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总校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6年又在中国书协定西素质教育基地学习,得到中国书协党组副书记陈洪武先生、中国书协副主席林岫女士、中国书协理事齐作声、赵彦良、翟万益、苗培红、张改琴的悉心指导。

他的书画创作之路充满艰辛。过去好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一间斗室里,每日创作只能等到妻儿入睡,临时搭起一个案子,在万籁俱寂中挥毫作画,如痴如醉,常常是“时过夜半灯犹明”“不眠人在漏声中”。有友人登门造访,看到其情其景,劝他不要“玩命”,但他偏偏不肯放弃这种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勤奋,才使他的书画创作渐入佳境。

2003年,他在静宁县成功举办了个人书画展。2004年,他的国画《远眺图》入选《中国书画报》社举办的首届国际书画邀请展,在美国展出并被收藏。2005年,国画《秋声赋》参加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举办的首届“西部魂杯”文化艺术大奖赛,荣获二等奖。2006年榜书“龙”字在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龙”字书法篆刻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刻入兰州龙源碑林。2009年国画《陇山秋韵》获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印展创作一等奖,在加拿大温哥华展出被收藏。书画作品散见于《中国书画报》、《甘肃书画报》等书画专业报刊。不少作品编入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的《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集》等书籍。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文学创作一样,书画创作是画家的生活感受、文化修养、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另外,书画艺术水准的高低是由书画家的气度胸襟、思想境界所决定的。只有心胸坦荡、不知疲倦地求索,几经磨砺与感悟,才能逐渐把握自然界和生命的真谛。张旭东深谙此道。综观他的书法作品,笔墨内涵的力度美、线条质感的厚道美,拙枯苍厚,形神兼备。而他的写意山水画,既有对中国画传统技法的继承,又巧妙地吸纳和融入了西方画创作的思路和色彩运用,形成了个人心灵独特的图景。如他的国画《陇山秋韵》,浑朴中透出热烈的情感,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让人感受到他对艺术、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