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与张维桢:“纸信伉俪”的爱情马拉松

2017-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19年"五四"运动后,是年12月,罗家伦前往上海展开学生团体串连,另一方面也在逃避北洋军阀搜捕.当时他是在"全国学生联合会"集会中认识了

1919年“五四”运动后,是年12月,罗家伦前往上海展开学生团体串连,另一方面也在逃避北洋军阀搜捕。当时他是在“全国学生联合会”集会中认识了上海女子学校的学生张维桢,并一见钟情。1920年初,罗家伦从上海回到北京,寄了两张风景明信片,和两张小型风景照片给张维桢。

张维桢回赠了罗家伦一张个人小照片。这类似古代的才子佳人互赠扇子和手帕。 这年8月,罗家伦经上海到美国留学,非常遗憾的是,他错过了和张维桢见面的机会,可能是因为罗家伦生病,“来沪七日,大烧凡四十二小时”。

邮轮去美国,在港口,刚刚病愈的罗家伦写道:“来沪未能一见,心中很难过。玉影已收到,谢谢。不及多书,将离国,此心何堪,余容途中续书。”这是罗家伦1920年寄出的信,此时,张维桢正在浙江湖州湖郡女学求学。

罗家伦到美国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求学。他如鱼得水,多读书,少作为,功课常至深夜。那时,两人在心中总是推心置腹,但由于无法面对面交流,误会也是在所难免。

当张维桢书信变少时,罗家伦便会酸酸地在那儿发牢骚,“你近来少写信。想是你朋友很多,忘记在远方的人了。”当收到爱人照片时,他也会变得兴奋异常,“感激欢喜的心,不必我说。”高兴的时候,罗家伦还会在信里跟张维桢开起玩笑,故意说什么近来有外国女士赠他礼物,在信的末了再做解释让爱人万莫误会,仅仅嬉笑之词而已。

张维桢寄给罗家伦的照片,赋予他求学的动力,“就是你的照片,使我看了生无限的愉快。

”罗家伦鼓励张维桢做学问,为她买书寄回国内。 1922年张维桢考进沪江大学,1923年罗家伦到了欧洲。在此之前,由于误会,两人的通信一度中断。1925年5月,罗家伦第一次寄给张维桢一副颈珠,这精心挑选的饰物可以看出罗家伦的良苦用心:“我选的一种颜色,自以为还清新,配夏天的白衣服或粉红衣服,都很好看。

望你不嫌弃,作为我游览展览会的纪念,并作我想起你的纪念。”此时,两人只见过一次面,分别已经五年,这份遥远的礼物,千里之外的心意,感动了张维桢,1926年新年,她回赠了蜜枣和松子糖。

1926年4月,罗家伦打算回国,但他没有运书的费用和川资。此时,张维桢申请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奖学金,即将赴美留学。张维桢给罗家伦汇去500法郎,资助她的心上人回国。

同年7月23日,罗家伦回到了上海,两人只有一个多月的团聚时间,他们有时在上海的法国公园见面,两三周后,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互相托付了终身。 短暂的相聚,又把一次聚会当做分离。

1926年9月,张维桢去美国留学。两人又以情书诉说相思,如罗家伦信中所言:“……信停止了,念你的意志还没有停止……”次年,张维桢取得学位回国,这对离别多年的“纸信伉俪”方才是修成正果,于1927年11月13日结婚。

此时距他们初次相识,已是整整8年。而在这8年间,他们两人能够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其余都是靠书信笔谈。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纯粹、执著,沉静,在来如流水兮逝如风的网恋时代,绝对是与童话无异。

罗家伦(1897-1969):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新潮》杂志的创办者,“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人,31岁时任清华大学校长,1931年始任中央大学校长达10年之久,后任国民政府首任驻印度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