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朱文泉 抚州市宜黄县“四大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17-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初春走进宜黄,那76.25%的森林覆盖率让人满眼是绿,绿得迷人.绿得醉人……以前的宜黄是个无过境公路.无国道.无高速.无铁路.无水运.无空运

初春走进宜黄,那76.25%的森林覆盖率让人满眼是绿,绿得迷人、绿得醉人……以前的宜黄是个无过境公路、无国道、无高速、无铁路、无水运、无空运的"六无"偏远地区。近几年来,宜黄县委县政府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之后,如今的宜黄,充满发展生机,正在进行一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升级实践——

逆势而为,坚定不移"稳增长",着力走好总量扩张的高速路、产业聚集的升级路、绿色发展的特色路;

顺势发力,坚定不移"抓特色",立足山水优势,树旅游品牌,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

取势为民,坚定不移"促和谐",大力实施幸福民生战略,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精准到户的帮扶模式。

这场升级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文明先行区;这场升级实践,有着宜黄23万人民对"四大战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场升级实践,凝聚着全县上下"有豪气、有骨气、有志气"的干事激情;这场升级实践,推动着该县在"十三五"新征程中起好步、开好局。

要发展先保护让青山绿水成永恒"名片"

华南虎和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让宜黄有了两张享誉世界的"生态名片"。如何保护青山绿水,又能得到金山银山,成为宜黄县的头等大事。以"生态立县",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全过程,县委县政府立场鲜明,一句"要发展,先保护,让青山绿水成为永恒‘名片’"掷地有声、方向明确。

新思路带来新举措。该县利用大数据,保证大投入,实施大管理,构筑"生态氧吧"。作为全省首个开展"生态县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县城,在建立环保动态监控机制的基础上,每年还投资300多万元用于生态建设,包括扩建"华南虎之家"和建立"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

实行绿色贷款,对未获"无污染"证明的企业不予放贷;将水质标准、森林蓄积量、生态经济等28项生态考核指标列入乡镇及相关单位目标考核,并对主要领导实行生态保护问责制。

去年,该县回绝、关闭、取缔了40多个有污染或不利于生态发展的项目和企业,转而大力发展新型生态工业,让循环经济成为宜黄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该县不但工业园区相继获得全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先进示范园区"和"全省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荣誉称号,还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15个。

抓农业建集群使"华南虎之乡"绿色崛起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让宜黄在2015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生产总值增长9.1%、财政总收入增长1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9%……尤为可喜的是,产业升级成效明显,以塑料企业为例,通过技改,用电量下降10%,工业税金增收1500多万元。

新理念带来新实力。该县通过抓大项目、壮大农业、搞大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去年争取到项目487个,资金10.86亿元,同比增长28%,尤其是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力推产业扶贫精准到户的帮扶模式,主抓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四朵金花":杂交制种产销规模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获国家奖励资金2450万元,毛竹、竹荪、烟叶成为富民产业;在推进重点景区建设的同时,将教育和旅游相融合,打造了全省唯一的阳光马术实训基地,丰富了该县生态旅游格局和品牌建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增长4.

3%,通过技术升级,小小的塑料产业集群纳税达到1.2亿元。

有目标有干劲深入推进"四大战略"

在基本完成"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后,面对"十三五"开局之年,该县上下重整旗鼓,鼓足干劲,立志抓住天时地利人和,围绕构建青山常绿绿水长流的自然生态、市场要素聚集的经济生态、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态,踏上新征程,以实干见实效。

新征程带来新目标。今年是该县参与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融入抚州深化区域合作的重要之年,宜黄县委县政府继续深入推进"四大战略",更加注重工业发展质量,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实施"才子返乡"工程,强化"园区就是特区"理念;更加注重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更加注重精准施策,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力争减少贫困人口3650人。

尤其在增强生态优势方面,该县从今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为期5年的封山育林,力争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7.25%,努力创建国家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村2个。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四大战略"的推出及升级,给宜黄县带来的不仅仅是各类数字上的变化,更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打造美丽家园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