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平作家 台湾童书作家陈卫平:读历史的孩子不容易迷失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示:点击标题下方 南方教育时报 一键关注!□ 本报记者 韩宝/文 冯震山/图今年文博会期间,台湾童书畅销书作家.出版人陈卫平应邀来到深圳,在中心书城分会场就儿童阅读.家庭教育等问题和读者展开交流.作为畅销童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的作者,他认为之所以要给孩子讲历史,是因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家庭的价值观需要传承,这些价值观,正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此外,陈卫平还建议,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要和孩子探讨道理,而非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讲座开始前,一小读者正在手捧陈卫平著作阅读.给孩子读历史是为了传

提示:点击标题下方 南方教育时报 一键关注!

□ 本报记者 韩宝/文 冯震山/图

今年文博会期间,台湾童书畅销书作家、出版人陈卫平应邀来到深圳,在中心书城分会场就儿童阅读、家庭教育等问题和读者展开交流。作为畅销童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的作者,他认为之所以要给孩子讲历史,是因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家庭的价值观需要传承,这些价值观,正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此外,陈卫平还建议,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要和孩子探讨道理,而非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

讲座开始前,一小读者正在手捧陈卫平著作阅读。

给孩子读历史是为了传承

陈卫平为内地读者所知,主要是因为其著作的童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在交流现场,主持人让在场家长给孩子推选几本历史读物,结果,家长们除了《上下五千年》,再也想不出有什么历史书可以推荐,而《上下五千年》丛书出版,至少有了几十年时间了。现场家长的反应,恰恰反映了历史书籍在儿童阅读中缺位的现实,这也正是陈卫平为什么要写《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的原因。

而为什么要写中国历史给孩子们看呢?陈卫平的答案是“传承”。曾经有一段时间,台湾当局提倡“去中国化”,造成年青一代“历史感的衰退”,陈卫平对此非常反感,他说,“如果缺少了历史的共同记忆,台湾和祖国哪来的共同生命体验呢?”而阅读历史,就能找到这种共同记忆,与祖国产生血脉相连的情感。同样,对于内地的孩子来说,不读中国历史、不了解中国历史,也会导致其对中国传统的无知,历史感的衰退。

此外,陈卫平建议,就是在家庭中,也不能割裂历史记忆,方法是要给孩子讲讲祖辈、父辈的故事,要给孩子讲讲家族的历史。台湾的高校毕业生来陈卫平的出版社应聘,陈卫平一定会问他们与家庭相关的问题。比如父母是什么学历,哪所大学毕业的。

让陈卫平吃惊的是,居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先是一愣,然后说根本不知道这些“家族历史”。陈卫平称这种现象为家庭的断裂。“一个家庭,历史的断裂会让年轻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他无从回忆家族的过往,缺少了这种历史情感纽带和家族轨迹轴承,当一个生命走到关键时刻,就容易迷茫。

哪些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哪些才是文化血脉里的宝藏?这是在家族、家庭的文化传承中,才能体会到的。只看到眼前,想到眼前的人,永远只会被眼前的情绪挑拨撩动,容易迷失也就不足为奇了。”陈卫平说。

孩子的青春期让很多家庭头疼,陈伟平建议,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能多给他们讲讲家庭和家族的历史,让孩子传承家庭的价值观,就算是叛逆的青春期,孩子也不会背离父母太远,因为他们思想中已有与家庭成员共同的价值观,而共同的历史,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基础。

继续谈到为什么还会给孩子们选择“世界历史”这个题材时,陈卫平这样说,历史是一门讲究探索与思辨的科学,很多人以为,历史是既成事实,有什么好看的。但陈卫平却认为,怎么看、怎么评价这些既成事实,非常重要,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历史丛书,基本上都是西方国家出版的,缺乏中国人的立场。而《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就是给中国的孩子看的,让中国的孩子用中国人的立场去思辨和探索世界历史。

阅读中没有“标准答案”

陈卫平那一代人,童年时期阅读资源非常匮乏,能看到的书籍很少,能看到的童书则几乎没有。好在,当时陈卫平的父亲在新闻界工作,能够利用工作便利给孩子带回一些书报杂志。有时候,父亲还会跑到当时文化出版比较发达的香港给孩子购买书籍。

这些都是陈卫平阅读启蒙中的美好回忆,父亲提供的“便利”让陈卫平从小爱上了阅读,也看了不少书。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陈卫平总结,“看书是那时最有乐趣的回忆,小时候看的书能影响你一辈子。”除了阅读的乐趣,陈卫平认为,阅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中有能够内化为生命组成部分的内容,这就是阅读的价值,“读书是生命的学问,会成为阅读者的生命体验。

”陈卫平提倡的读书,是读到骨子里去,成为生命的学问。

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有相当好的阅读环境。当前,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的阅读,父母常常以孩子读了许多本书为荣,并且会列举其中有哪种好书,哪种名著,等等。对此,陈卫平表示,孩子的阅读量大,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探讨书中的道理和价值,千万不要给孩子一种标准答案,即便是阅读历史题材的书籍,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陈卫平用苏格拉底和一位弟子对话的例子来说明。苏格拉底问一名弟子,杀人有罪吗?弟子回答说,有罪。苏格拉底又问,如果你是一名军人,面对敌国的侵略,你在战场上杀了人,有罪吗?弟子回答说,无罪。苏格拉底又问,如果你是一名军人,你的国家发动了对别国的战争,被国家派往战场杀人,有罪吗?弟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像这样,同样的问题,变换了条件,就有了好几种不同的回答。陈卫平用这个事例告诉家长,没有任何问题是简单的,父母要认真认真再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因为,家长的回答直接决定了孩子思维的方式。而最差劲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一个标准答案。“以标准答案为重点的阅读是荒谬的,而和孩子探讨阅读中的道理,才是回答问题的开始,也是父母最应该做的工作。”陈卫平说。

另外,在很多家长的眼里,有些类别的书籍是他们不愿意让孩子阅读的,比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理由很简单,怕孩子看了这些书籍受到不好的影响。对此,陈卫平坚持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读什么书,而是父母要和孩子探讨阅读后的价值和意义。

“即使是言情小说,也有三六九等,如果孩子从一部言情小说中学会了如何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情感,那也是读出了书籍的精华。”陈卫平很自豪地说,自己小时候就很喜欢看武侠小说,他读遍了他家周围所有租书摊上的武侠小说。陈卫平说,“这个经历会让我长大后变成没用的人吗?我想没有。相反,小时候庞杂的阅读,反而是我能够成为出版人的很重要的铺垫。”

□人物档案

陈卫平,台湾童书畅销书作家,童书出版人,台湾小鲁出版社发行人、社长,其出版物在台湾众多少儿读物中独树一帜。著作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等,译作有《世界电影史》、《科学的进步与问题》等。

陈卫平建议:选图画书别贪小便宜

陈卫平此行,还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刚刚在一个月之前的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获得世界童书大奖的图画书《北京游》,这是一本无字书,内容全是线条、色彩简单明快的插画。不过,在陈卫平看来,这部作品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他相信,这是一本一流的图画书。

在选择了童书出版这个事业方向之后,陈卫平曾经多次去欧洲一些先进国家考察,考察的目的是为了解开“西方国家为什么能出好绘本”的疑问。几十年过去了,陈卫平找到了答案:一流的东西出自一流的眼光。在陈卫平看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童书设计是世界一流的,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在一流的美术和设计环境中接受熏陶,也造就了他们“一流的眼光”。

反观华人出版市场,充斥着很多质量良莠不齐的“绘本”,其中不少绘本“貌似而神伪”,难以掩饰其劣质本色。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看着这些图画书成长,肯定不能培养起“一流的眼光”,读者没有辨别能力,也就不能反过来推动图画书出版市场的发展。不过,真正负责任的图书出版商,是不会拿劣质图画书来伤害读者的。

为此,陈卫平建议,给孩子选择图画书时,家长别贪小便宜,买了价钱便宜,但内容粗制滥造的图画书,而应给孩子选那些一流的出版社出版的一流的图画书,这些一流的色彩和一流的造型,会培养起孩子的“一流的眼光”。